國家推進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意義
發布人:
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2-05-31 09:47:43
國家推進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意義
語言文字工作是一項社會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全面走上法制化的軌道。
那么,這些你知道嗎?
一、什么是普通話?什么是規范漢字?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從語音、語匯、語法三個方面來對普通話加以規范。規范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并由國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體字、簡化字和未經整理簡化的傳承字。簡化字以1986年10月由國務院批準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中所收的簡化字為準。
傳承字是指歷史上流傳下來沿用至今,未加整理簡化或不需要整理簡化的字。規范漢字的字形以1988年國家語委和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規定的新字形為準。
二、哪些情形必須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用語用字?
(一)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
(二)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
(三)招牌、廣告用字;
(四)企業事業組織名稱;
(五)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
三、哪些情形可以保留和使用繁體字、異體字?
(一)文物古跡;
(二)姓氏中的異體字;
(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
(四)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
(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經國務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
四、哪些場合應該說普通話?
推廣普通話總的要求是工作場合和公共交際場合說普通話。如:公務員在辦公、會議、接待采訪等公務活動中必須說普通話。
五、不同崗位的從業人員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什么要求?
(一)教師應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水平,其中語文教師、幼兒園教師和漢語教師應達二級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話教師和語音教師應達到一級乙等以上水平;
(二)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部門人員應達到三級甲等以上水平;
(三)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應達到一級乙等以上水平,其中省級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應達到一級甲等水平;
(四)公共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應達到三級以上水平,其中廣播員、解說員、話務員和導游等特定崗位的從業人員應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水平;
(五)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應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水平。
六、什么是普通話水平測試?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一種國家考試,是依據《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和測試大綱,評價個人掌握普通話規范程度和運用普通話能力的一種口語考試。
七、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普通話水平測試全部采用口試方進行,主要檢測一個人運用普通話交際的能力。目前測試內容有四個部分:A、讀單音節字詞100個,占總分的10%;B、讀雙音節詞語50個,占總分的20%;C、讀短文字400字,占總分的30 %;D、說話,占總分的40%。
八、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由什么部門發放?
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部門統一印制,由湖北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核準頒發。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全國通用。
九、普通話水平分為幾級幾等?
標準的普通話:一級甲等(97-100)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一級乙等(92-96.9);二級甲等(87-91.9);二級乙等(80-96.9);三級甲等(70-79.9)不標準的普通話:三級乙等(60-69.9)。
十、推廣普及普通話的意義和作用
推廣普及普通話關系到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社會公共事務。推廣普及普通話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一,有利于在全國范圍內克服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
第二,有利于促進各地區人員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統一的市場;
第三,有利于增進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的交流,發展各民族經濟,促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第四,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公民文化素質;
第五,有利于提高中文信息處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社會信息的建設,適應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